健康是帮助人们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调查显示,全球约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受到了人们关注,随着世界卫生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在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健康管理和服务工作,从而达到对所有人员的健康进行有效管理。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借助于无线电技术,以对特殊目标进行识别并读写相关数据。用于进行病患监测的双接口无源RFID的系统开发是具体应用中的关键环节。
医疗健康管理内容
医疗急救管理 当受伤人员出现意外后,病情较重并且较为特殊的情况下,可通过RFID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快速存储与检验,同时还具备快速、精确定位标准,对病人资料、生命体征信息进行了解进而展开救治,为患者的疾病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人员定位及监控 医院内主要涉及对医护人员定位与追踪、对患者的定位与追踪。相关医护工作人员、患者只需要佩戴腕式RFID标签,位置定位与跟踪功能便能够有效实现,同时该标签还具备门禁功能,重要的医务场所只有医生可进入,此时通过该标签便能够强调更大的防护作用,避免其他人员进入重要医务场所产生不必要的非正常事件。另外,腕式标签还具备放拆卸功能、紧急呼叫功能,在此环境患者所佩戴标签能够预防遭受破坏,同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也能够及时呼叫。
就诊卡管理 在医疗保健卡中设置RFID智能标签,在此环境下,医疗保健卡便能够对患者的就诊数据资料进行长期性存储,医护人员通过该卡能够随时进行数据调用,阅读患者病历数据,有利于每一次对患者展开医疗诊治,同时也能确保患者的照料质量得到提高。
婴儿防盗 随着婴儿出生,与婴儿相关的信息便会随之记录在相关系统。在RFID阅读器的应用下,能够有效实现婴儿ID账号分配,同时系统中也会存在婴儿的ID账号,实现ID账号数据与系统存储的数据保持一致。产科病房应放置阅读器,患者可通过身份验证进步病房,此时婴儿被盗情况将能够得到更大程度规避。
远程监护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利用,可针对患者专门构建远程会诊体系、持续监护服务体系。在以上两个体系的应用下,当患者体域网范围内的,实现患者体温、体重、蛋白质含量等数据测量将会极为便利,同时相关检测数据也能够实现实时传输与共享,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即使向患者提供指导性医疗服务。
个人保健服务 医院或第三方健康服务公司利用物联网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医疗物联网通过健康传感装置智能采集个人的生理和运动信息,进行预处理的数据经过传输网络送达信息决策中心存储。系统对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后可实时监控个人健康状态,最终提供包括健康提示、报警和紧急救援等在内的服务。
实证研究
在各类医疗机构,已经先后开始了医疗物联网的建设工作,东部地区相对发展较早,在医疗健康管理方面较为成熟。
无锡市人民医院 2007年至今,无锡市人民医院医疗物联网累积投入达2 835 万元。医院目前已实施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分别为:移动护理与移动门诊输液、医疗废物追溯管理系统、镇痛泵管理系统、设备定位管理系统、供应室物品追溯管理系统和冷链管理等系统。
以生命体征监护系统为例。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传播具体可通过传感器,收集人体血压、心率等生理数据,同时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传输于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经过处理后,将数据发送至医疗中心,作为医护人员诊治的依据。它是一种交互的、弹性的、可扩展的实时医疗健康监测系统。
应用的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采用目前先进的RFID技术,实时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体温、脉搏等。目前已实现体温动态监测、多参数生命体征动态监测以及床位监测。